开元查询
你的位置:开元查询 > 新闻动态 > 心悸:瘀阻心脉证
心悸:瘀阻心脉证
发布日期:2025-11-19 20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21

编辑:丹青 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心 悸

心悸是患者自觉心中悸动,惊惕不安,甚则不能自主的疾病,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性,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,且常伴胸闷、气短、失眠、健忘、眩晕、耳鸣等症状。西医学中心律失常以及各种心脏病等出现上述症状时,可参考此内容辨证论治。

一、证候类型与治则治法心悸应分辨虚实。主要证候包括心脾两虚证、阴虚火旺证、心阳不振证、瘀阻心脉证等。心悸的治疗,需在辨证的基础上,给予补气、养血、滋阴、温阳、行瘀等治法。基于心悸心神不宁的病机特点,治疗时应酌情配合安神宁心或镇心之法。

图片

二、辨证论治

·(四)瘀阻心脉证

【症状】心悸不安,胸闷不舒,心痛时作,痛如针刺,唇甲青紫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,脉涩或结或代。

【治法】活血化瘀,理气通络。

【方剂应用】

1.基础方剂

桃仁红花煎(丹参、赤芍、桃仁、红花、乳香、香附、延胡索、青皮、当归、川芎、生地)合桂枝甘草龙骨牡砺汤(桂枝、甘草、龙骨、牡砺)加减。

2.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

(1)饮片选择:桃仁红花煎出自宋代《素庵医案》。丹参有丹参片、炒丹参、酒丹参之别,生用则偏凉,清心除烦力胜,适用于温热病中见瘀阻心脉之心悸者;炒丹参则性已温,作用缓和,养血活血,无凉血之功,适用于血虚或瘀血内停而无热象之心悸;酒丹参借酒之辛散,活血祛瘀之效大增,适用于瘀阻心脉之心悸兼疼痛较著者。选用炒赤芍,寒性已缓,清热凉血之力稍减,适用于血瘀兼脾胃虚寒者;酒赤芍则行血之力强,适用于瘀阻心脉之心悸者。选用桃仁泥或炒桃仁,桃仁临用时捣碎成泥状,有利于药性的煎出;炒桃仁则破血作用增强,功偏润燥。乳香生用气芳香,性走窜,油性较重,活血止痛效佳,但对胃有刺激性,易致恶心呕吐,故内服剂量不宜过大;选用醋制乳香,可减少恶心之弊,增强入肝经之效,适用于肝经气郁血瘀之胸胁疼痛。香附可选用醋香附、酒香附、制香附;醋香附消积聚、理气止痛力强;酒香附活血,通行经络力强;制香附(四制香附)比单用酒、醋炮制者,疏肝理气、止痛、止呕的作用增强。选用醋延胡索或酒延胡索,醋延胡索可提高疗效,增强行气止痛的作用;酒延胡索则增强行血祛瘀之功。青皮生用时性猛烈,破气散积力胜,易损人真气,不宜久用和过量;酒青皮辛散之力增强,适宜与行气活血药合用,治疗气滞血瘀或癥瘕积聚等。选用酒当归,得酒之辛散,活血之力大增。选用酒川芎,则活血祛瘀、行气止痛之力较胜。生地,在血瘀有热时宜选用大生地;一般情况下,血瘀诸证用药不宜寒凉,此时可选用炒生地或酒炒生地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饮片选择可参考本病“心阳不振证”的相关内容。

(2)剂量建议:桃仁红花煎原方未载剂量;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饮片剂量可参考本病“心阳不振证”的相关内容。《药典》规定乳香内服每日剂量为3-5g,入煎汤或入丸散。延胡索内服每日剂量3~10g;研末吞服,一次1.5~3g。

(3)煎法服法:水煎温服,每日2-3次,宜餐后服用。桃仁宜捣碎后入煎。有研究报道,延胡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、胸闷等症状时,宜生品打粉和酒服;上方若选用生延胡索粉,亦可用其他饮片煎煮所得汤液冲服。

【中成药应用】

1.常用中成药(表6-5-4)

图片

2.合理用药与用药指导

(1)以上四药均可用于瘀阻心脉之心悸。心悸兼有血瘀阻络之头痛及气郁之急躁易怒、内热烦闷者,宜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。心气不足、心血瘀阻之心悸兼失眠者,宜选用七叶神安片。气阴两虚、瘀血阻络之心悸,宜选用稳心颗粒或参松养心胶囊。参松养心胶囊除益气养阴、活血通络外,兼有清心安神之功,对气阴两虚、心络瘀阻兼有内热者更佳。

(2)孕妇禁用血府逐瘀口服液、七叶神安片、参松养心胶囊。气虚血瘀者慎用血府逐瘀口服液。孕妇慎用稳心颗粒。服用稳心颗粒时,应将药液充分搅匀,勿将杯底药粉丢弃。七叶神安片宜饭后服用。

(3)不建议将参松养心胶囊与生脉饮等组成重复的中成药同时使用,因属重复用药。

三、健康指导

1.饮食宜忌

饮食有节,进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平素饮食忌过饱、过饥,戒烟酒浓茶,宜低脂低盐饮食。心气阳虚者忌过食生冷,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炙博,痰浊、瘀血者忌过食肥甘,水饮凌心者宜少食盐。心悸病势缠绵,治疗获效后应注意巩固治疗,可服人参等补气药,改善心气虚症状,增强抗病能力。

2.日常调护

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,精神乐观,情绪稳定,避免情志为害,减少发病。尤其心虚胆怯、心火内动及痰火扰心等引起的心悸,应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。注意寒暑变化,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心悸。注意生活规律,劳逸结合。

图片

连载4

图片

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,不代表本刊观点,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

文章来源:《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》杏林自诊转载仅为传播行业信息,不做商业用途。若转载不当,请联系:28331285@163.com删除,感谢原作者的辛劳付出。文中插入广告与本公众号无关。

图片

杏林自诊服务内容 

图片

我们基于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写的中药执业人员资格认证中心》课程系列为蓝本,开始系统介绍正本清源的中医药基础理论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陪爬, 擦边了吗?
下一篇:没有了

友情链接: